CASE(非泡PU)通用催化剂在低温固化和高固含量体系中的应用前景
CASE(非泡PU)通用催化剂在低温固化与高固含量体系中的应用前景
作为一名从事聚氨酯行业多年的技术人员,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我们在低温环境下做出来的聚氨酯材料总是性能不理想?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?”其实,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——催化剂的选择。尤其是在CASE(Coatings, Adhesives, Sealants and Elastomers,即涂料、胶黏剂、密封剂和弹性体)领域中,非泡型聚氨酯体系对催化剂的要求尤为苛刻。特别是在低温固化和高固含量体系中,催化剂的作用可以说是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。
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,在低温固化与高固含量体系中,一款通用型催化剂如何“扛起大旗”,成为工程师们眼中的“救星”。
一、从头说起:什么是CASE?又为何需要催化剂?
首先,我们得明确一下CASE这个概念。它是指聚氨酯在涂料、胶黏剂、密封剂和弹性体四大类应用中的统称。这些产品大多要求环保、低VOC(挥发性有机化合物)、高性能,同时还要适应不同的施工条件,比如温度、湿度、基材类型等。
而在这些体系中,聚氨酯的反应主要是异氰酸酯(NCO)与多元醇(OH)之间的反应,生成氨基甲酸酯键。这个反应本身虽然可以在常温下进行,但速度慢、效率低,尤其是当温度降低或者体系粘度升高时,反应几乎陷入停滞。这时候,催化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二、低温固化为何难?催化剂怎么破局?
1. 低温环境下的挑战
在冬季或寒冷地区施工时,气温往往低于10℃,甚至接近0℃。这种情况下,传统催化剂如有机锡类(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)的活性会大幅下降,导致反应速率变慢,表干时间延长,终影响涂层或胶层的初期强度和附着力。
更糟的是,低温还会导致体系粘度升高,流动性变差,容易出现流平不良、气泡难以逸出等问题。这对高固含量体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。
2. 催化剂的应对之道
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在低温下仍保持高活性的催化剂。近年来,一些新型的胺类催化剂(如叔胺类)和金属络合物类催化剂逐渐崭露头角。它们不仅能在低温下快速引发反应,还能有效调节反应平衡,避免过快凝胶化带来的缺陷。
以某款新型非锡类通用催化剂为例,其主要成分为改性脂肪族叔胺与锌离子复合物,具有以下特点:
特性 | 参数 |
---|---|
外观 | 淡黄色透明液体 |
密度(25℃) | 1.02 g/cm³ |
粘度(25℃) | 30-60 mPa·s |
pH值(1%水溶液) | 9.8-10.5 |
推荐用量 | 0.1%-0.5% wt |
固化温度范围 | -10℃ ~ 40℃ |
VOC含量 | <50 g/L |
兼容性 | 聚醚、聚酯多元醇体系良好兼容 |
这款催化剂在-10℃环境下依然能保持较快的反应速率,且不会引起明显的黄变或脆化问题,非常适合用于户外施工或北方冬季项目。
三、高固含量体系的“痛点”与催化剂的“解药”
1. 高固含量体系的特点
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,高固含量(High Solid Content, HSC)聚氨酯体系因其低VOC排放而受到广泛欢迎。这类体系通常固含量在70%以上,甚至可达90%,意味着溶剂少、粘度高、流动性差。
在这样的体系中,催化剂不仅要促进反应,还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:
- 反应均匀性:防止局部过快反应导致交联不均;
- 适用期控制:既要保证足够操作时间,又要确保后期固化完全;
- 储存稳定性:不能因催化作用过强而缩短A组分存放寿命。
2. 催化剂的适配策略
对于高固含量体系,推荐使用延迟型催化剂或缓释型催化剂。例如某些季铵盐类催化剂,它们在初始阶段活性较低,随着温度升高或反应进行逐步释放催化能力,从而实现“先流动后反应”的效果。
- 反应均匀性:防止局部过快反应导致交联不均;
- 适用期控制:既要保证足够操作时间,又要确保后期固化完全;
- 储存稳定性:不能因催化作用过强而缩短A组分存放寿命。
2. 催化剂的适配策略
对于高固含量体系,推荐使用延迟型催化剂或缓释型催化剂。例如某些季铵盐类催化剂,它们在初始阶段活性较低,随着温度升高或反应进行逐步释放催化能力,从而实现“先流动后反应”的效果。
此外,部分双功能催化剂(如兼具促进NCO-OH反应和消泡功能的品种)也能在高固体系中发挥一箭双雕的作用,提升整体工艺适应性。
以下是一些常见催化剂在高固含量体系中的表现对比:
催化剂类型 | 反应速度 | 表干时间(23℃) | 适用期 | 黄变倾向 | 是否含锡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DBTDL(有机锡) | 快 | 30分钟 | 短(<1小时) | 明显 | 是 |
DABCO 33LV(叔胺) | 中等偏快 | 45分钟 | 中等(1-2小时) | 较轻 | 否 |
新型锌系催化剂 | 中等 | 60分钟 | 长(2-4小时) | 几乎无 | 否 |
季铵盐类 | 慢启动,快后期 | 90分钟 | 长(3-6小时) | 无 | 否 |
可以看到,非锡类催化剂在高固体系中表现出更强的综合优势,尤其在环保性和储存稳定性方面更具竞争力。
四、通用催化剂的崛起:一个“多面手”的诞生
过去,我们常常需要为不同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类型的催化剂,比如低温用一种,高温用一种,高固用一种,低粘用一种……这让配方设计变得复杂,也增加了库存成本。
而现在,越来越多厂商开始推出所谓的“通用型”催化剂,顾名思义,就是适用于多种工艺条件、多种配方体系的催化剂。它们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:
- 宽泛的温度适应性:可在-10℃至40℃之间稳定工作;
- 良好的相容性:适用于聚醚、聚酯、蓖麻油等多种多元醇体系;
- 可调性强:通过调整用量即可灵活控制反应速率;
- 环保合规:不含重金属,符合REACH、RoHS等国际标准。
以某品牌推出的“X-Cat 300”为例,该催化剂在多个CASE客户的应用反馈中表现优异,尤其是在低温施工和高固体系中均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。
性能指标 | X-Cat 300 |
---|---|
类型 | 改性叔胺/金属复合物 |
推荐用途 | 胶黏剂、密封剂、弹性体、水性体系 |
推荐用量 | 0.1%-0.3% wt |
凝胶时间(23℃) | 15-25分钟 |
表干时间(23℃) | 40-60分钟 |
低温适应性 | -10℃仍有活性 |
环保认证 | REACH、FDA、GB/T 23997-2009 |
更重要的是,这种通用催化剂还可以与其他辅助催化剂复配使用,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边界。比如搭配延迟型催化剂,可用于双组分喷涂系统;搭配消泡助剂,则可以减少高固体系中的气泡残留。
五、未来趋势:环保+智能=催化剂的新方向
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未来的聚氨酯催化剂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:
- 更加环保:彻底摆脱锡、铅等重金属的使用,向生物基、可降解方向靠拢;
- 更加智能:开发响应型催化剂,能够根据温度、湿度、pH值等外界条件自动调节活性,实现“按需催化”。
目前已有研究团队尝试将纳米材料(如氧化锌纳米颗粒)、光敏催化剂引入聚氨酯体系中,取得了初步成果。尽管这些技术尚未大规模商业化,但无疑为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
结语:选好催化剂,就像找对了人生的“加速器”
说到底,催化剂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“加速器”,它不会改变反应的本质,但却能决定成败的速度与质量。在CASE非泡PU体系中,尤其是在低温固化与高固含量体系中,选择合适的催化剂,不仅关乎产品的性能,更直接影响施工效率、环保合规以及客户的满意度。
当然,催化剂不是万能的,它只是整个配方中的一环。要想真正做好一款聚氨酯产品,还需要从原料选择、工艺控制、设备配套等多个方面通盘考虑。但毋庸置疑的是,一个好的催化剂,绝对是你通往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“神助攻”。
参考文献(节选)
国内文献:
- 张伟, 李明. 聚氨酯催化剂研究进展[J].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, 2021, 19(3): 45-52.
- 王芳, 刘洋. 低温固化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[J]. 粘接, 2020, 41(6): 33-37.
- GB/T 23997-2009, 室内装饰装修用胶黏剂中有害物质限量[S].
国外文献:
- Frisch, K. C., & Saunders, J. H. (1962). The Chemistry of Polyurethanes. Interscience Publishers.
- G. Oertel (Ed.). (1993). Polyurethane Handbook (2nd ed.). Hanser Verlag.
- Liu, Y., et al. (2022). Development of non-tin catalysts for polyurethane systems: A review.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, 112, 101503.
- M. Szycher (Ed.). (1999). Szycher’s Handbook of Polyurethanes (2nd ed.). CRC Press.
(全文完)
====================联系信息=====================
联系人: 吴经理
手机号码: 18301903156 (微信同号)
联系电话: 021-51691811
公司地址: 上海市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公司其它产品展示:
-
NT CAT T-12 适用于室温固化有机硅体系,快速固化。
-
NT CAT UL1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活性略低于T-12。
-
NT CAT UL22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活性比T-12高,优异的耐水解性能。
-
NT CAT UL28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该系列催化剂中活性高,常用于替代T-12。
-
NT CAT UL3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。
-
NT CAT UL5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。
-
NT CAT UL54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耐水解性良好。
-
NT CAT SI22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特别推荐用于MS胶,活性比T-12高。
-
NT CAT MB20 适用有机铋类催化剂,可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,活性较低,满足各类环保法规要求。
-
NT CAT DBU 适用有机胺类催化剂,可用于室温硫化硅橡胶,满足各类环保法规要求。